欢迎访问《解剖学报》官方网站!今天是 English

阅读排行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神经生物学
    陈伟 陈嘉勤 王一蓉
    解剖学报. 2024, 55(5): 524-532. https://doi.org/10.16098/j.issn.0529-1356.2024.05.002
    目的   探讨7周跑台运动及黑枸多糖灌服对小鼠抑郁样行为的影响和海马α-氨基-3-羟基-5-甲基-4-异恶唑丙酸受体(AMPAR)相关通路的改变。 方法   50只雄性昆明(KM)小鼠,随机分成空白组(K,n=10)和抑郁症组(CUMS,n=40),抑郁症组随机采用13种慢性不可预见温和应激成功构建小鼠模型,构建成功后分为模型组(M)、跑台运动组(E)、黑枸多糖组(L)和跑台运动联合黑枸多糖组(EL),每组10只。实验方法有行为学评估,海马组织5羟色胺(5-HT)、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多巴胺(DA)含量检测,血清S100钙结合蛋白B(S100B)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含量检测,脑组织Nissl染色,海马组织AMPAR、谷氨酸受体1(GluR1)和钙调素依赖蛋白激酶 Ⅱ α (CaMKⅡα) 蛋白含量测定,mRNA表达谱分析后采用Western blotting和Real-time PCR检验AMPAR、GluR1和CaMKⅡα 表达水平。 结果   1.模型小鼠抑郁样行为表现明显,海马组织5-HT、BDNF和DA含量下降,而S100B和NSE含量上升(P<.01),前额叶皮层神经元缺失,尼氏体固缩或空泡状,显示神经元损伤严重。2. 与M组比较,E、L和EL组小鼠抑郁样行为明显改善,海马组织5HT、BDNF和DA含量上升,血清S100B和NSE含量降低(P<.01或P<.05)。行为结果与S100B、NSE含量的统计学分析显示,跑台运动和黑枸多糖干预具有协同效应。3. 与M组比较,E、L和EL组小鼠海马组织AMPAR、GluR1和CaMKⅡα蛋白含量上升(P<.01),且跑台运动和黑枸多糖具协同效应;基于Illumina高通量测序发现,AMPAR突触后膜紧密相关的长时程增强、长时程抑制信号通路内有49个上调基因和18个下调基因,涉及突触可塑性、学习记忆和神经元损伤修复等相关通路。Real-time PCR结果显示,E、L和EL组AMPAR、GluR1和CaMKⅡα 基因的mRNA水平显著增加,且跑台运动和黑枸多糖具有协同效应。 结论   7周跑台运动和黑枸多糖灌服可改善小鼠抑郁样症状,可能是通过影响CaMKⅡα的磷酸化进而调控AMPAR活性,促进神经元损伤修复和改善突触可塑性及功能实现的。
  • 综述
    韩卓远 彭慧 翟效月 符园园
    解剖学报. 2025, 56(1): 120-126. https://doi.org/10.16098/j.issn.0529-1356.2025.01.016
    摘要 (233) PDF全文 (1226)   可视化   收藏
     细胞所处的微环境存在多种力学信号,具有时间和空间变化性,共同调控细胞增殖、分化和迁移等组织学过程。Piezo1是一种机械敏感性阳离子通道,作为力传感器响应细胞微环境的变化,将信号传递给下游通路,参与多种生命活动。本文中我们对Piezo1的工作原理、相关信号通路和活性调节进行了综述,以期归纳Piezo1调控的下游信号通路,为阻抑或延缓相关疾病提供理论依据。


  • 综述
    辛军 汪百川 肖润
    解剖学报. 2025, 56(3): 371-380. https://doi.org/10.16098/j.issn.0529-1356.2025.03.017
    肿瘤是当前人类面对的主要致死类重大疾病。传统的治疗手段,如化疗、手术和放疗等在很长时间内依然将作为肿瘤治疗的主要方式,但效果仍有各自的局限性。近年,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嵌合抗原受体T 细胞(CAR-T)过继疗法、抗肿瘤疫苗等策略的兴起,使肿瘤的免疫治疗备受瞩目。其中,CAR-T免疫疗法作为一种突破性的肿瘤免疫治疗方法,通过改造患者自身的T细胞,使其表达针对特定肿瘤抗原的重组抗原受体,突破了天然T细胞自身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的限制性,在细胞和分子水平上精准地靶向肿瘤,从而能够高效特异地识别和杀伤癌细胞,为治疗肿瘤提供了新途径。自2017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首个CAR-T疗法以来,除在多种血液恶性肿瘤领域依然保持显著优势,也在部分实体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的治疗和临床试验中取得了突出的进展。我们将对当前CAR-T技术的原理、应用及所要面临的挑战和发展方向进行简要综述。
  • 神经生物学
    姜新泽 刘强 孙旭 侯姜姗 马瑞 程梅 吴玉龙
    解剖学报. 2024, 55(5): 541-546. https://doi.org/10.16098/j.issn.0529-1356.2024.05.004
    目的   探讨微塑料(MPs)暴露对小鼠学习记忆的影响,观察MPs暴露对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酪氨酸激酶受体B(TrkB)/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2B亚基(NR2B)信号通路蛋白表达和神经发生的影响,探索MPs暴露对小鼠学习记忆影响的作用机制。 方法   40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trl)和微塑料暴露组(MPs),MPs组小鼠以微塑料200 μl [0.3 mg/(kg·d)]连续30 d灌胃。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Western blotting检测小鼠海马BDNF、TrkB和NR2B蛋白水平;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小鼠海马区双皮质素(DCX)和神经元核抗原(NeuN)阳性细胞数量,评估海马神经发生。 结果   与对照组小鼠相比,MPs暴露组小鼠学习记忆能力显著降低(P<0.01),海马BDNF、TrkB和NR2B表达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MPs组小鼠海马DCX和NeuN阳性细胞数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 结论   MPs暴露引起的学习记忆损伤可能与抑制BDNF/TrkB/NR2B信号通路,减少海马神经发生有关。 
  • 综述
    李昊 张莹 刘媛媛
    解剖学报. 2024, 55(5): 641-646. https://doi.org/10.16098/j.issn.0529-1356.2024.05.017
    癫痫是一种常见的由大脑异常电活动引起的慢性神经系统疾病,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研究证明,大脑中的铁、锌、铜参与癫痫的发生发展过程,可能通过影响相应的离子通道的功能、膜电位的平衡、动作电位的传导、氧化还原等方面,进而影响神经元的兴奋性和信号传导。本文中我们就此进行综述,旨在增进我们对癫痫发病机制的理解,为寻找基于金属离子防治癫痫策略提供新思路。 
  • 细胞和分子生物学
    杨婷 廖奎 黄彩虹 魏晗 王程 杜坤航 汪子铃 王璐 王亚平
    解剖学报. 2024, 55(5): 556-564. https://doi.org/10.16098/j.issn.0529-1356.2024.05.006
    目的   探讨当归多糖(ASP)调控骨髓基质细胞(BMSCs)促进供体骨髓移植(BMT)重建受体小鼠造血功能的机制。 方法   分离纯化8~10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s),移植给同龄同种雌性受体小鼠,第9天取受体鼠BMMNCs,再次移植给雌性受体小鼠。移植受体鼠分为对照组:假照射;辐射组:8.0 Gy X射线全身一次性照射;骨髓移植组:照射同辐射组,经尾静脉移植雄性供体BMMNCs(5×106个细胞);骨髓移植ASP组:同骨髓移植组,从移植的第1天起连续腹腔注射ASP[100 mg/(kg·d)×9]。模型构建期间记录小鼠体重与生存变化,模型构建结束后采集受体小鼠BMMNCs检测Y染色体性别决定区(SRY)基因,测定外周血血常规指标,计算股骨BMMNCs数,观察骨髓组织病理学;分离培养受体鼠BMSCs,观察细胞贴壁生长,5-乙炔基-2’-脱氧尿苷(EdU)法检测BMSCs增殖;分析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检测BMSCs培养上清液中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干细胞因子(SCF)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检测BMMNCs与各组BMSCs共培养48h,形成造血祖细胞混合集落(CFU-Mix)数量;Real-time PCR分析受体BMMNCs的Notch信号通路相关基因(Notch1、Jagged1、Hes1)表达。 结果   单纯辐射组小鼠全部死亡,骨髓移植ASP组受体鼠体重下降不明显;在受体雌鼠BMMNCs中检测到SRY基因;骨髓移植ASP组受体鼠外周血血常规和BMMNCs总数下降幅度不显著,骨髓组织病理学损伤减轻;ASP能促进BMSCs增殖,降低BMSCs中 ROS、MDA含量,提高SOD活性;促进BMSCs分泌SCF、GM-CSF及IGF-1,提高BMMNCs与受体BMSCs共培养后的CFU-Mix产率;提高受体小鼠BMMNCs中Notch1、Jagged1、Hes1 mRNA表达。 结论   ASP促进受体小鼠造血功能重建机制与减轻造血微环境氧化应激损伤,提高BMSCs分泌造血生长因子,调控Notch信号通路有关。 
  • 人类学
    李咏兰 于会新 宇克莉 张兴华 包金萍 郑连斌
    解剖学报. 2024, 55(5): 619-624. https://doi.org/10.16098/j.issn.0529-1356.2024.05.014
    目的   探讨中国族群体部特征的共性。 方法   对中国62个族群的8项体部指数值进行分析。 结果 聚类分析发现,男性52个族群、女性59个族群聚入了北方族群为主的混合组及南方族群为主的混合组。8个汉族族群分别聚入各个组中,没有聚合出汉族组。体部指数的分型结果表明,长躯干型、中胸型、宽肩型、宽骨盆型和中腿型是中国男性族群主要的体部类型。中躯干型、宽胸型、宽肩型、宽骨盆型和中腿型是中国女性族群主要的体部类型。这表现出中国各族群体部特征具有明显的一致性。中国族群体部特征的一致性与其族源相近有关,汉族在中国各个族群交流融合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在汉族的历史上,出现过多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北方少数民族南下融入北方汉族,北方汉族南下促进了南方汉族的形成,使得南方汉族与北方汉族体部特征具有相似性,也促进了南方少数民族融入南方汉族。此外,迁入少数民族地区的汉族也逐渐融入少数民族中。 结论   中国各族群体部特征存在明显的共性。 
  • 组织学胚胎学发育生物学
    陈钧钧 周立 苏田 王现伟 张海龙 王志勇
    解剖学报. 2024, 55(5): 612-618. https://doi.org/10.16098/j.issn.0529-1356.2024.05.013
    目的   探讨多巴胺受体D3~D5在不同物种小肠的分布和定位。 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印迹法,分别检测D3~D5在小鼠、大鼠和恒河猴小肠的分布及表达水平,通过免疫荧光双标技术观察小肠固有层(LP)免疫球蛋白A阳性浆细胞(IgA+PC)中D3~D5的表达。 结果   D3和D5在小鼠、大鼠和恒河猴小肠的上皮层、LP、黏膜下神经丛(SMP)和肌间神经丛(MP)内广泛分布;D4在小鼠和恒河猴小肠的分布与D3和D5一致,但在大鼠小肠仅分布于上皮层和LP。小鼠和大鼠LP内的IgA+PC均表达D3和D5,不表达D4。 结论   D3和D5在小鼠、大鼠和恒河猴小肠具有相似的分布和定位模式,D4则存在物种差异。多巴胺可能参与调节IgA+PC的功能。 
  • 神经生物学
    王莉娟 高策 赵志弘 海振 李文惠 韩秋琴
    解剖学报. 2024, 55(5): 547-555. https://doi.org/10.16098/j.issn0529-1356.2024.05.005
    目的   观察电针对脂多糖诱导的慢性神经炎症小鼠的NF-κB/ NOD样受体蛋白3(NLRP3)信号通路及其小胶质细胞形态的影响,探究电针对小鼠脑保护作用机制。 方法   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n=8)、模型组(n=12)、假电针组(n=6)、电针组(n=6)。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组小鼠行脂多糖腹腔注射 0.25mg/kg), 连续7 d。第8天开始对假电针组和电针组小鼠进行针灸或电针足三里的治疗,连续7 d。在实验前、第7、14天分别对小鼠进行称重;第13天对小鼠进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第14天对小鼠进行旷场实验;实验结束后应用免疫荧光法测定小鼠前额叶皮层区小胶质细胞离子钙接头蛋白分子1 (Iba-1) 的表达;Real-time PCR检测小鼠前额叶皮层核因子κB (NF-κB)、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Caspase-1、白细胞介素(IL)-18 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ting 检测小鼠前额叶皮层NF-κB、iNOS、NLRP3、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Caspase-1、IL-1β、IL-18的蛋白表达。 结果   体重:第7天时,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假电针组、电针组小鼠体重均下降(P<0.0001);第14天时,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体重下降(P<0.0001);与假电针组相比,电针组小鼠体重增加(P<0.05)。高架十字迷宫实验: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总路程及开臂滞留时间减少,闭臂滞留时间增多(P<0.05)。旷场实验: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总路程减少、运动速度减慢、中央区进入次数减少(P<0.001);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小鼠总路程增加、运动速度增快、中央区进入次数增多(P<0.01)。免疫荧光法实验: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前额叶皮层区Iba-1相对荧光度升高(P<0.05);与模型组和假电针组相比,电针组小鼠前额叶皮层区Iba-1相对荧光度下降(P<0.05)。Real-time PCR实验: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NF-κB、iNOS、TNF-α、Caspase-1、IL-1β、IL-18的mRNA表达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NF-κB、iNOS、TNF-α、Caspase-1、IL-18的mRNA表达降低(P<0.05)。Western blotting实验: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NF-κB、iNOS、Caspase-1、IL-1β、IL-18的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NF-κB、iNOS、NLRP3、ASC、Caspase-1、IL-1β、IL-18的蛋白表达降低(P<0.05);与假电针组相比,电针组IL-18的蛋白降低(P<0.05)。 结论   电针可以改善小鼠行为学表现,抑制小鼠皮层区小胶质细胞的激活,其可能是通过调节NF-κB/ NLRP3通路发挥抗炎和保护作用。 
  • 综述
    李凡舒 孙艳荣 张艳 栾丽菊 张卫光
    解剖学报. 2024, 55(5): 647-653. https://doi.org/10.16098/j.issn.0529-1356.2024.05.018
    卵巢癌是世界上最为常见的女性癌症之一。在过去的数十年中,已经有大量关于癌症发生与进展机制的研究,多种神经以及神经介质参与其中。神经支配在卵巢癌中也存在,并且对于卵巢癌而言,各种神经以及神经递质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卵巢癌细胞的增殖、转移、凋亡以及肿瘤微环境的改变都与之相关。深入探讨和理解这些神经末梢在卵巢癌发展当中分别扮演了什么角色,是了解肿瘤进展机制的必要环节,对于后续针对肿瘤调控的研究具有重要作用。虽然糖皮质激素和交感神经释放的去甲肾上腺素能够促进卵巢癌的进展,但血清素可能会抑制癌细胞生长,同时,副交感神经和感觉神经也能够对卵巢肿瘤产生或正或负的影响。这些相关研究为肿瘤治疗方案提供了新的可能,或许通过较低价格的受体抑制剂或激动剂就能够缓解癌症的进展,有利于后续针对卵巢癌以及其他癌症相关治疗可行性的探索。我们通过本文综述了神经对卵巢癌发生、发展的调节作用,希望能够为卵巢癌临床诊疗提供新的思路。 
  • 肿瘤学专栏
    卢智豪 李雪铭 姜艳玲 赵旭 冯婧 李健
    目的 探讨雷公藤甲素抗CT26结肠癌及其对保罗样蛋白激酶-1(PLK-1)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清洁级BALB/c小鼠40只,每只小鼠移植1×106个CT26细胞到右前肢背侧皮下,建立荷瘤小鼠模型,并随机分4组,即肿瘤模型组(溶剂对照)、阳性药组[奥沙利铂,5mg/(kg·d)]、雷公藤甲素低剂量组[50μg/(kg·d)]和雷公藤甲素高剂量组[100μg/(kg·d)],腹腔注射给药(隔日1次,共10次)。同时评估药物体外作用对CT26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及有丝分裂的影响。结果雷公藤甲素能显著抑制CT26结肠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干扰肿瘤细胞有丝分裂前期中心体分离和染色体正确排布;雷公藤甲素和PLK-1蛋白结合能为-7.1 kcal/mol,其能下调CT26细胞内PLK-1的表达。结论雷公藤甲素通过下调PLK-1的表达发挥抗CT26结肠癌的药理作用。

  • 姚玥彤 宇克莉 张兴华 高新颖 肖瑶 程智 高雯芳 刘鑫 包金萍
    解剖学报. 2024, 55(5): 625-631. https://doi.org/10.16098/j.issn.0529-1356.2024.05.015
    目的   调查分析中国佤族成人的头面部测量指标。 方法   使用直脚规和弯脚规,测量中国佤族成人1996例(男858例、女1138例)头面部指标,其中巴饶克族群927例(男381例、女546例)、阿佤族群564例(男241例、女323例)、佤族群505例(男236例、女269例)。分别得出3个方言族群的17项头面部直接测量指标和1项间接指标,并进行年龄相关性分析,性别间u检验和多重比较。最后将3个方言族群与国内15个族群进行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 结果   佤族三大方言族群男女性的鼻宽、口裂宽和容貌耳长都与年龄成显著正相关,头宽和唇高则与年龄成显著负相关。除眼内角间宽外,三大方言族群头面部指标均存在男女间性别差异。巴饶克族群、阿佤族群和佤族群的头面部特征不尽相同,表现为巴饶克族群和佤族群的男女有较高的唇高、较宽的鼻宽和口宽,而阿佤族群男女则有较低的鼻高。 结论   佤族三大方言族群的头面部特征与克木人、莽人接近,他们族源为古代百濮人,且同为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族群。 
  • 肿瘤学专栏
    张昊 李玲敏 武楠 王宁宁 李雪岩 简白羽
    解剖学报. 2025, 56(1): 37-42. https://doi.org/10.16098/j.issn.0529-1356.2025.01.005
    目的 利用网络药理学结合分子对接技术探讨岩大戟内酯B治疗胃癌的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SwissTargetPrediction 数据库预测岩大戟内酯B潜在作用靶点;搜索Genecards、OMIM、Drugbank、TTD和PharmGKB数据库获取胃癌的疾病靶点;取岩大戟内酯B靶点和胃癌疾病靶点的交集,得到岩大戟内酯B治疗胃癌的潜在靶点,基于R 4.4.0软件使用Bioconductor 生物信息软件包对交集靶点进行基因本体论(GO)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得到岩大戟内酯B治疗胃癌的重要调节通路。运用String 数据库对共同靶点构建蛋白相互作用网络,采用Cytoscape 3.7.1软件构建“岩大戟内酯B治疗胃癌潜在靶点”的核心网络,利用SYBYL-X2.1.1软件将筛选得到的主要活性成分和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  岩大戟内酯B可能作用于MAPK1、糖原合成激酶3β(GSK-3β)和JUN等多个靶点,影响胃癌的增殖、侵袭和转移过程,抑制胃癌的生长。结论  我们预测了岩大戟内酯B治疗胃癌的可能分子机制, 为后续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信息。


  • 肿瘤生物学
    李月 魏思萌 武欣 刘逍 李琦 陈畅
    解剖学报. 2024, 55(5): 582-588. https://doi.org/10.16098/j.issn.0529-1356.2024.05.009
    目的   探讨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阿拉格列汀(anagliptin)抑制结直肠癌肺转移瘤的作用机制。 方法   24只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anagliptin组。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处理,模型组于小鼠尾静脉一次性注射浓度为1×109/L的CT-26细胞溶液0.1ml后构建肺转移瘤模型,anagliptin组构建肺转移瘤模型0 d后腹腔注射anagliptin 20 mg/(kg·d),14 d后处死实验动物。通过HE染色观察小鼠肺部形态结构。通过MTT实验测定CT-26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及活死细胞染色检测CT-26细胞凋亡。活性氧试剂盒测定细胞活性氧簇(ROS)生成,Western blotting测定Bcl-2、Bax,cleaved-Caspase-3、超氧化物歧化酶(SOD)-1和SOD-2表达。 结果  观察到给予anagliptin后可明显抑制模型组肺组织结构的异常改变。Anagliptin浓度为2 mmol/L时抑制CT-26细胞活力,anagliptin具有促CT-26细胞凋亡的作用,CT-26细胞孵育anagliptin后发现细胞内ROS生成增加。蛋白水平检测发现,CT-26细胞孵育anagliptin后Bax和cleaved-Caspase-3表达升高,而Bcl-2表达下降,给予anagliptin后抑制CT-26细胞SOD-1表达,而对SOD-2无影响。 结论   Anagliptin通过SOD-1/ROS途径促结直肠癌细胞凋亡,抑制肺转移瘤的形成。 
  • 组织学胚胎学发育生物学
    仝森 罗世翠 杨秋琼 宋波 杨榆青 武俊紫
    解剖学报. 2024, 55(5): 595-603. https://doi.org/10.16098/j.issn.0529-1356.2024.05.011
    目的   探讨川陈皮素对糖尿病肾脏损伤大鼠血小板活化因子(PAF)代谢的影响。 方法   72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和模型制造组62只。模型制造组大鼠构建糖尿病肾脏损伤模型后,再分为模型组、阿司匹林组(20mg/kg)、川陈皮素低、中、高剂量组(50、100、200mg/kg),每组10只。连续灌胃6周后检测大鼠体重、肾重、肾指数;HE、过碘酸-希夫染色(PAS)、Masson染色及透射电子显微术观察肾脏病理学形态;检测大鼠血糖、肾功能、炎性因子、PAF及其调控因子;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肾组织中PAF代谢相关蛋白[PAF乙酰水解酶(PAFAH)、PAF受体(PAFR)、胆碱磷酸转移酶1 (CHPT1)]的表达水平。 结果   川陈皮素干预后,大鼠体重增加,肾重及肾指数减轻;肾组织病理学形态改善,间质纤维化程度减轻,基底膜厚度变薄;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降低,空腹胰岛素无明显改善;尿素氮、血肌酐、胱抑素C及24 h尿蛋白排泄量减少;白细胞介素(IL)-1α、I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降低;PAF及其调控因子减少;PAFR和CHPT1表达降低,PAFAH升高。 结论  川陈皮素能够减轻糖尿病肾脏损伤大鼠肾脏损伤状态,改善肾功能,调节血糖,减轻炎症反应,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血小板活化因子代谢有关。 
  • 细胞和分子生物学
    杨云 孙攀文 许亚平 郭志坤
    解剖学报. 2024, 55(5): 565-572. https://doi.org/10.16098/j.issn.0529-1356.2024.05.007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AS)区域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炎性因子对干细胞抗原-1(Scal-1)和Nanog阳性细胞迁移的调控作用。 方法   取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小鼠和正常小鼠各10只,取出两组新鲜心脏,OCT包埋,冷冻切片,分别进行HE染色和油红O染色,观察冠状动脉病理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光学显微镜观察TNF-α、IL-6、Scal-1和Nanog在冠状动脉壁的表达变化。取20只出生1周小鼠的心室组织,利用密度梯度离心法提取原代Scal-1和Nanog阳性细胞,并纯化、培养,免疫荧光技术鉴定Scal-1和Nanog阳性细胞纯度。取第1代(P1)细胞进行Transwell迁移实验,观察不同浓度的炎症因子对Scal-1和Nanog阳性细胞迁移的影响。 结果   血脂检测证明,模型小鼠总胆固醇、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组织学染色证明,所用小鼠模型均存在明显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动脉粥样硬化区域炎症因子TNF-α和IL-6呈强阳性表达;同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处Scal-1、Nanog阳性细胞较正常组增多。P1细胞中Scal-1的阳性率为80%,Nanog阳性率为91%。Transwell实验显示,低浓度IL-6对细胞迁移无作用,高浓度IL-6有抑制其迁移的作用;低浓度TNF-α促进细胞迁移,0.5μg/L TNF-α对细胞迁移影响最明显,在高浓度时起抑制迁移作用。 结论   TNF-α、IL-6和Scal-1、Nanog阳性细胞均参与AS的发生和发展,适当浓度的炎症因子可以增强干细胞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区域迁移。 
  • 神经生物学
    徐婷 吕海燕 郁清婷 杨最素 袁法磊
    解剖学报. 2024, 55(6): 685-692. https://doi.org/10.16098/j.issn.0529-1356.2024.06.005
    目的  通过对大脑皮层Sox10细胞进行谱系示踪,探讨少突胶质谱系细胞在神经损伤后的分化。 方法  分别选用C57BL/6小鼠和Sox10-CreERT2/红色荧光蛋白(RFP)模型小鼠为研究对象。Sox10-CreERT2/RFP模型小鼠由Sox10-CreERT2和Ai9杂交后获得8周龄F1代小鼠(n =16),随机分为对照组(n =4)和7 d(n =4)、14 d(n =4)、30 d他莫昔芬(TAM)饲料组(n =4),用他莫昔芬诱导RFP。对照组用他莫昔芬溶于葵花籽油后灌胃(40 mg/kg),每天1次,连续3 d,于4 d后获取脑组织;饲料组用他莫昔芬饲料喂食诱导RFP,分别于7 d、14 d和30 d后获取脑组织。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神经元核抗原(NeuN)、微管相关蛋白2(MAP2)、磷酸化组蛋白2AX(γ-H2AX)、分化簇13(CD13)、γ-氨基丁酸(GABA)、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分化簇11b(CD11b)、囊泡型谷氨酸转运蛋白2(VGLUT2)和结肠腺瘤息肉易感蛋白(APC,CC-1)在各组小鼠大脑中的表达情况,统计阳性细胞数并计算比例。选用8周龄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野生型(WT)组(n =4)和WT+TAM组(n =4),分别使用普通饲料和他莫昔芬饲料喂食30 d后获取脑组织;免疫荧光双标染色检测γ-H2AX 阳性神经元在两组小鼠大脑皮层中的表达情况。 结果  在对照组、7 d、14 d和30 d饲料组大脑皮层出现RFP+周细胞占全部RFP+细胞比例分别为: (0.8±0.1)%、(2.7±0.1)%、(3.2±0.1)%和 (4.0±0.1)%,7 d饲料组CC-1+RFP+成熟的少突胶质细胞(OL)比例为(51.2±0.7)%。他莫昔芬饲料喂食14 d和30 d组皮层的RFP阳性神经元比例为 (0.7±0.1)%及 (1.5±0.1)%,而在对照组和7 d饲料组未发现转化为RFP阳性神经元。在7 d或30 d饲料组的皮层中,RFP细胞不表达GFAP或CD11b。WT组和WT+TAM组中出现大面积γ-H2AX阳性神经元。 结论  长期给药他莫昔芬促进Sox10细胞分化为周细胞和神经元,进一步研究少突胶质谱系细胞对神经血管单元修复机制可能有助于理解AD的发病原因。 
  • 肿瘤学专栏
    张昊 李雪岩 李玲敏 简白羽
    解剖学报. 2025, 56(1): 43-49. https://doi.org/10.16098/j.issn.0529-1356.2025.01.006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结合生物信息学、分子对接技术,探究华蟾酥毒基(cinobufagin,CBG)治疗胃癌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PubChem 数据库、TCMSP 数据库和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收集CBG治疗胃癌活性成分的结构及其潜在靶点。从TGGA数据库获取胃癌样本转录组数据,通过差异基因分析获取胃癌相关靶点。取CBG靶点和胃癌疾病靶点的交集,进行基因本体论(GO)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使用 STRING 数据库对共同靶点构建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PI) 网络,通过Cytoscape 软件筛选核心靶点,SYBYL-X 2.1.1 软件将筛选得到的核心靶点和CBG进行分子对接,进一步筛选出得分排名前10的靶点,利用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库筛选出与胃癌患者生存期密切相关的靶点。结果CBG治疗胃癌涉及59个靶点,关键核心靶点19个,其中关键靶点极光激酶 A (AURKA)、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1(CDK1)、增强子同源物2(EZH2)、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MET)、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孕酮受体(PGR)、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1(PTGS1)和胸苷酸合成酶(TYMS)与CBG具有较好的结合活性,且与胃癌预后密切相关。结论CBG可能通过多靶点、多途径来发挥抗胃癌作用。


  • 神经生物学
    赵永强 李顺达 陈澍雨 杨雪珂 袁云
    解剖学报. 2024, 55(6): 657-666. https://doi.org/10.16098/j.issn.0529-1356.2024.06.002
    目的 探讨天麻素(GAS)对氧糖剥夺(OGD)作用下M2型小胶质细胞极化的影响及抑制p38 MAPK对小胶质细胞极化状态的影响。 方法  将BV2小胶质细胞分为对照组(Ctrl)、p38 MAPK 抑制剂SB203580组(I)、氧糖剥夺组(OGD)、氧糖剥夺+SB203580组(OGD+I)、天麻素干预组(G+OGD)、天麻素干预+SB203580组(G+OGD+I)。免疫荧光染色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p38 MAPK、磷酸化p38 MAPK(p-p38 MAPK)和M2型标记物精氨酸酶1 (Arg-1)和几丁质酶样蛋白1/2(YM1/2)的表达。 结果  免疫荧光结果显示,天麻素干预可降低OGD诱导的BV2小胶质细胞p-p38 MAPK的荧光表达,增强Arg1、YM1/2荧光表达。各组p38 MAPK的荧光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3,P>0.05)。加入SB203580后,pp38 MAPK的荧光表达进一步降低,Arg-1、YM1/2的荧光表达进一步升高,与G+OGD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n=3,P<0.05)。各组间p38 MAPK的荧光表达差异无显著性( n=3,P >0.05)。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OGD后p-p38 MAPK、Arg-1、YM1/2蛋白表达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n=3,P<0.05);天麻素干预后,p-p38 MAPK蛋白表达明显降低,Arg-1、YM1/2蛋白表达显著增加,与OGD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 n=3,P<0.05)。加入SB203580后,p-p38 MAPK蛋白表达进一步降低,Arg-1、YM1/2蛋白表达进一步升高,与G+OGD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 n=3,P<0.05)。此外,各组间p38 MAPK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3,P>0.05)。 结论  天麻素可能通过抑制p38 MAPK活化促进BV2小胶质细胞向M2型极化,减轻炎症反应,从而发挥保护作用。 
  • 肿瘤学专栏
    赵家悦 李诗曼 章琛曦
    解剖学报. 2025, 56(1): 22-29. https://doi.org/10.16098/j.issn.0529-1356.2025.01.003
    目的 开发一个基于大规模视觉语言模型的黑色素瘤诊断框架,并探讨该框架用于黑色素瘤诊断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方法采用公开数据集Derm7pt,其数据集划分为训练集 (346例),验证集 (161例) 和测试集 (320例)。提出了一个基于大规模视觉语言模型的黑色素瘤诊断框架,该诊断框架包括两个文本分支和一个视觉分支。在文本分支中,一个分支处理固定的临床提示;另一个分支则处理可学习的提示。这种设计旨在通过固定的临床提示引导和优化可学习提示的效果。视觉分支处理皮肤镜图像,通过微调图像编码来增强对黑色素瘤特征的识别能力。结果在Derm7pt数据集上,我们的方法在性能上优于现有其他方法。其接收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准确率和F1-分数分别为87.35%,84.17%和84.01%。结论通过适当的微调策略,基于大规模视觉语言预训练模型的方法能够有效地适应黑色素瘤的诊断任务。这种方法可以作为医生的有力辅助工具,帮助他们做出更加准确的诊断决策。


  • 解剖学
    陈荟如 吕涛 左超 包艳艳 胡艺涵 王建忠 金凤 张云凤 王海燕 李筱贺
    解剖学报. 2025, 56(1): 88-94. https://doi.org/10.16098/j.issn.0529-1356.2025.01.012
    目的 探讨老年人群股骨近端不同区域骨质微观结构特点,为假体的设计改良及分析结构特征提供解剖学参考。方法选取内蒙古医科大学人体解剖学微计算机断层扫描实验室60~80岁完整尸体,共获得30例完整股骨近端骨标本,利用微计算机断层扫描(Micro-CT)仪,并使用自带分析测量软件测量股骨头近端压力骨小梁(PPT)、远端压力骨小梁(DPT)、股骨颈头下部(FHNJ)、股骨颈头颈部(HNFN)、股骨颈基底部(BPFN)、转子间线(IL)和大转子(GT)7个区域骨小梁厚度、骨小梁数量、骨小梁间隙、骨密度和连通性等参数。结果骨密度:IL和GT的数值均大于BPFN、FHNJ、DPT、PPT。骨小梁厚度:GT的数值最大,IL、BPFN、HNFN 3个部位次之,FHNJ、DPT、PPT 3个部位最小。骨小梁间隙:IL的数值大于GT,两者数据均大于其余部位,其中DPT和PPT最小。骨小梁数量:IL和GT数值最小,BPFN、HNFN、FHNJ较大,DPT最大。体积分数:IL的数值最小,BPFN、HNFN较大,DPT和PPT最大。结论老年股骨近端GT及IL骨密度、骨小梁厚度、骨体积和总体积均较大,好发骨折的原因并非内在骨微结构存在薄弱;垂直骨小梁近端及远端骨密度、骨小梁厚度及骨小梁间隙较小,如需进行髓芯减压做假体填充,设计时要有利于填充假体的力学传导和周围骨组织的再生。


  • 赵英斌 冯建坤
    解剖学报. 2024, 55(5): 589-594. https://doi.org/10.16098/j.issn.0529-1356.2024.05.010
    目的   利用锥形束CT(CBCT)测量骨性Ⅲ类与骨性Ⅰ类下颌磨牙远中间隙,比较两者之间的差异,同时测量下颌第二磨牙远中根尖与下颌骨舌侧骨皮质接触情况,为下颌磨牙远中移动距离提供参考。 方法   选取2020~2022年在承德市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成年患者CBCT影像资料60例,其中骨性Ⅲ类均角患者CBCT资料30例,骨性Ⅰ类均角患者CBCT资料30例。将CBCT影像资料导出为DICOM格式,然后导入Mimics 20.0软件中,测量双侧下颌第二磨牙远中间隙(下颌第二磨牙牙冠远中最凸点至平面与下颌升支前缘交点的距离)。测量下颌第二磨牙远中根尖与下颌骨舌侧骨皮质接触情况。将测量结果导入SPSS 19.0统计学软件中,分析骨性Ⅲ类和骨性Ⅰ类下颌磨牙远中间隙的差异。同时分析下颌第二磨牙远中根尖与下颌骨舌侧骨皮质接触情况。 结果   下颌磨牙远中间隙的测量结果在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智齿的下颌磨牙远中间隙与无智齿的下颌磨牙远中间隙的测量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右两侧下颌磨牙远中间隙的测量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性Ⅲ类的下颌磨牙远中间隙为(16.46±1.91) mm,骨性Ⅰ类的下颌磨牙远中间隙为(15.55±1.65) mm,下颌磨牙远中间隙的测量值骨性Ⅲ类大于骨性Ⅰ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颌第二磨牙远中根尖与下颌骨舌侧骨皮质接触率为34.83%。骨性Ⅲ类错??畸形与骨性Ⅰ类错畸形在下颌第二磨牙远中根尖与下颌骨舌侧骨皮质接触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骨性Ⅲ类下颌磨牙远中有一定的间隙。在临床上可设计磨牙远中移动,从矢状向扩大牙弓,为下前牙内收提供间隙,但需要评估下颌第二磨牙远中根尖与下颌舌侧骨皮质接触情况,若下颌第二磨牙远中根尖与下颌舌侧骨皮质接触,则避免设计磨牙远中移动。 
  • 肿瘤学专栏
    杨佳辰 李哲 马芸秋 秦梓赫 杨慧科
    解剖学报. 2025, 56(1): 11-21. https://doi.org/10.16098/j.issn.0529-1356.2025.01.002
    目的  探讨二甲双胍通过下调上游移码蛋白1(UPF1)的表达抑制HCT116结直肠癌细胞增殖的相关机制。方法利用TCGA和UALCAN数据库分析UPF1在结肠癌组织内的表达情况。采用Western blotting和Real-time PCR验证UPF1在结肠癌肿瘤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间的表达差异。应用集落形成实验、CCK-8实验、划痕实验和Transwell侵袭实验分别检测敲低UPF1对HCT116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从GEO数据库筛选敲低UPF1的HCT116细胞数据集进行京都基因及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分析,Real-time PCR验证富集于Hippo通路的差异基因的表达情况。二甲双胍处理HCT116细胞,Western blotting和Real-time PCR检测UPF1的表达变化。利用孟德尔随机化分析服用二甲双胍与结直肠癌之间的因果关联。结果TCGA和UALCAN数据库分析结果显示,UPF1 mRNA和蛋白在结肠癌组织内呈高表达并与临床病理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与癌旁正常组织相比,结肠癌组织内UPF1蛋白和mRNA均呈高表达。敲低UPF1表达能够抑制HCT116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KEGG富集分析显示,共8个差异基因影响Hippo通路,Real-time PCR实验验证CTNNB1、BMP4、TEAD2、PARD6G和FZD1 mRNA在敲低UPF1表达的HCT116细胞内呈低表达。二甲双胍作用后,HCT116细胞内UPF1蛋白和mRNA的表达均下降。孟德尔随机化分析显示,服用二甲双胍与结直肠癌之间存在负向因果关联。结论   敲低UPF1表达通过调节Hippo通路抑制HCT116细胞增殖,二甲双胍通过下调UPF1表达发挥抑制结直肠癌细胞增殖的作用。

  • 人类学
    杜抱朴 李大鹏 刘丽 高艳
    解剖学报. 2024, 55(6): 783-789. https://doi.org/10.16098/j.issn.0529-1356.2024.06.018
    目的  关注中国汉族学生两性体格差异的时空变化特征。 方法  基于1985~2019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数据,选取中国19~23岁汉族学生为研究对象(参与身高测量的学生343 928例,参与体质量测量的学生344 029例),观察两性身高差异指数(SSDI)和两性体质量差异指数(SBMDI)在不同时代和区域间的分布情况,同时关注这两项指数与人均消费支出的相关性。 结果  中国汉族学生的SSDI和SBMDI均随年代推移而逐渐增大。学生SSDI和SBMDI在南、北区间的分布上有较多的相似性。与SSDI相比,SBMDI存在明显的城乡差异,且与人均消费支出存在显著正相关。 结论  女性缓冲假说存在一定的时空适用范围,而且易受环境影响的性状能更有效地支持该假说。 
  • 专家述评
    马超 仇文颖 钱晓菁 王雪
    解剖学报. 2024, 55(6): 655-656. https://doi.org/10.16098/j.issn.0529-1356.2024.06.001

        人脑作为目前自然界已知最复杂的结构,是研究神经系统相关疾病的重要对象。人脑组织库是根据标准化操作方案收集、处理和保存由志愿捐赠者捐献的去世后的大脑和相关组织以及临床信息,并提供组织样本和数据供神经科学研究的资源库。它不仅仅提供组织样本,更为研究者提供了丰富的数据资料,对于脑科学研究者而言是无价之宝,为神经科学的研究和神经疾病的精准诊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 

        在西方国家,人脑库的建设一直备受重视。早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便开始了人脑组织库的建设工作,为全球神经科学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荷兰、日本、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也紧随其后,陆续建立了完善的人脑组织库,并不断地完善其运营体系[2,3]。西方脑库遵循严格的标准操作程序,确保每个样本的来源、处理和存储方式一致,以支持全球范围内的合作研究,且其样本种类和数量也远超我国[4]。我国虽然人口基数大,但在此领域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明显差距。我国脑库建设起步晚,样本积累相对不足,标准化与规范化建设都相对落后于西方。在2012年之前,中国尚无真正意义上的人脑组织库。近年来,得益于科学技术部(简称科技部)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简称卫健委)等政府部门的鼎力支持,以及国内各大院校和科研机构脑科学研究者的共同努力,我国的人脑库建设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并逐渐形成了一定的规模[5]。 

      浙江大学和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先后于2012年启动了人脑库建设工作,推动了我国人脑库建设的发展。2014年,“中国人脑组织库建设国际研讨会”在长沙和北京两地成功举办,这次研讨会标志着中国人脑库联盟的初步形成,也意味着我国脑库工作开始正式且系统地展开。此后,我国人脑样本的收集数量显著增加,脑库的建设和管理也日益规范化、专业化[5]。为了进一步促进交流与合作,我国在2014年、2016年、2018年和2022年连续举办了四届“中国人脑组织库建设研讨会”。特别是在2016年,中国人脑组织库协作联盟正式成立,这一联盟为我国各人脑库提供了一个共同交流和协作的平台。随着我国“脑计划”的深入推进,联盟成员已由最初的10家医学院校扩展至现今的27家成员单位,共同助力中国人脑组织库的发展壮大[2]。 
        近年来,随着我国“脑计划”的展开,人脑库的建设也逐渐加速。然而,与国内庞大的科研需求相比,人脑组织库的规模和质量仍有待提升。在人脑组织库的建设中,脑组织的收集数量固然重要,但更为核心的是确保脑组织的质量。高质量的脑组织样本是神经科学研究得以深入进行的基石,它直接关系到研究成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中国人脑组织库标准化操作方案(standardized operating protocols, SOP)是人脑库建设的重要成果之一,它规范了人脑组织样本的收集、处理、保存和共享的各个环节,确保样本的可靠性和一致性。截至目前,为了满足神经科学领域不断发展的需求,中国人脑组织库协作联盟已经成功制定SOP(2017版)[6,7]并更新(2022版)[8],同时还推出了一版脊髓取材SOP[9],以适应神经科学领域的发展需求。中国人脑组织库协作联盟定期开展培训和交流活动,确保各成员单位能够熟练掌握SOP并正确应用于实际工作中。27家脑库联盟成员单位以国家发育和功能人脑组织资源库(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国家健康和疾病人脑组织资源库(浙江大学)、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人脑组织库和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人脑组织库为核心单位,成立了覆盖全国的人脑组织库协作共建网络,各成员单位及研究人员在人脑组织样本的收集、共享与应用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10,11]。以河北医科大学人脑组织库为例,该脑库是最早一批加入“中国人脑组织库协作联盟”的单位之一,自2019年成为国家发育和功能人脑组织资源库共建单位以来,已收集保存人脑样本30例,并按照中国人脑组织库标准化操作方案进行了取材、整理及测定等相关工作。 
      河北医科大学人脑组织库2019年12月~2024年2月间收集的30例捐献者样本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总结,所有工作均严格遵循中国人脑组织库标准化操作方案的指导原则。首先,河北医科大学人脑组织库在样本收集方面展现了高效的组织管理与执行能力。通过对收集样本的统计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捐献者的基本信息,如性别、年龄和死亡原因等,这为后续的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其次,死亡后取材延误时间较短,12 h 以内的样本占 90%,保证了样本的新鲜度和研究价值。同时,样本的RNA完整性较好,脑脊液pH值稳定,这为后续的分子生物学和病理学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在建设过程中,河北医科大学人脑组织库特别强化了病理评估和诊断环节,这是确保人脑样本质量与研究可靠性的核心要素。为了提升病理评估的准确性,河北医科大学人脑组织库派遣工作人员前往荷兰脑库访问,学习并引进其先进的病理诊断技术,现已经建立了11种病理诊断染色技术(如基础染色 HE,特殊染色 Gallyas、Bielschoesky、Congo Red组织学染色,Aβ、p-tau、p-TDP4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等),并且能准确诊断多种脑病理疾病(包括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多系统萎缩和皮质基底节变性等)。为了进一步促进国内外脑库与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河北医科大学人脑组织库在2023年成功承办了“第1期人脑组织库样本神经病理诊断阅片培训班”,通过共享数据、技术和经验交流,不断提升病理评估和诊断水平,同时也为人脑科学研究领域做出了积极贡献。 
        随着我国“脑计划”的深入推进,人脑库在国内神经科学研究领域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通过标准化操作和对病理评估与诊断的不断强化,我国人脑组织库正努力提供高质量的研究样本,助力科学家们深入探索大脑的奥秘,这不仅体现了我国在科研领域的实力和决心,也展示了对人类健康与疾病研究的高度重视。我们期待,随着我国人脑库的持续发展和完善,其将为世界神经科学研究贡献更多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进一步推动人类对大脑和神经系统的认知,为神经系统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更有效的策略。
  • 解剖学
    苏秀云 何婕 赵巍 孙德顺 李衡 欧益谊 裴国献
    解剖学报. 2024, 55(6): 715-720. https://doi.org/10.16098/j.issn.0529-1356.2024.06.009
    目的  构建国人整个骨盆的三维统计形状模型,分析骨盆三维形态的个体变异与性别差异。 方法 收集201例 国人骨盆CT数据,基于深度学习自动重建骨盆三维模型,通过三维模型配准,密集同源网格映射,使用三维统计形状模型(SSM)和主成分(PC)分析方法提取骨盆形状变化模式,并对男女性别之间的形状变化模式(MoV)进行统计比较。 结果 分析了前10种主成分形状变化模式,占总变异的86.1%。其中PC01、PC02和PC04性别之间差异显著(P <0.001),合计占总变异的60.1%。PC08和PC10表现了骨盆的不对称性,合计占总变异的3.8%。 结论  构建了国人骨盆的三维统计形态模型,揭示了国人骨盆个体形态变异与性别差异。 
  • 技术方法
    冷历歌 杨冠雄 王泽恩 陈椅 乔治良 胡庆中 王明炎 田风
    解剖学报. 2025, 56(1): 114-119. https://doi.org/10.16098/j.issn.0529-1356.2025.01.015
    目的 应用荧光显微光学切片断层成像(fMOST)高分辨率3D重建系统,探讨其用于肠道神经系统形态学研究的可能性,建立该系统进行肠道神经系统形态学研究的方法。方法应用fMOST高分辨率3D重建系统对C57BL/6小鼠肠神经系统进行了详细的形态学研究,基于此方法探索单细胞水平的小动物模型内脏神经系统形态学研究方法。结果小鼠的小肠和大肠具有较为丰富的肠神经系统,但小鼠小肠的肠神经系统不同于大肠,缺乏典型的肌间(Auerbach)神经丛,黏膜深层(Henley)神经丛和黏膜下浅(Meissner)神经丛。结论为C57BL/6小鼠肠道神经系统的解剖结构提供了更加清晰的展示,更加明确了该动物模型的肠道神经系统与人类解剖结构的异同,为其在消化系统疾病研究中的合理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基于fMOST高分辨率3D重建系统的形态学研究可以不局限于中枢神经系统,完全可以扩展到多个内脏神经系统的形态学研究中。

  • 细胞和分子生物学
    王涛 赵雨薇 潘鑫 马云胜
    解剖学报. 2025, 56(1): 80-87. https://doi.org/10.16098/j.issn.0529-1356.2025.01.011
    目的 探讨人胚胎干细胞(hESCs)向胰岛素分泌细胞(IPCs)诱导分化前期差异表达的基因(DEGs)并构建微小RNA(miRNA)-mRNA调控网络。方法 选择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O)内的GSE42094数据集作为研究对象,分为hESCs、Diff1、Diff2、Diff3、Diff4和IPCs 6组。选取Diff1组一过性表达DEGs,进行基因本体论(GO)功能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路径显著性分析,选用STRING数据库进行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分析,运用miRTarBase数据库预测其靶miRNA,构建miRNA-mRNA调控网络并可视化,应用文献数据进行验证。结果 GO功能和KEGG 路径显著性分析发现,Diff1组28个DEGs在生物学过程方面主要集中在原胚肠形成中的细胞迁移和SMAD蛋白信号转导,涉及的KEGG路径为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和干细胞多能性调控信号通路。通过miRTarBase数据库查找靶miRNA,发现miR-335-5p能够调控CDA、IFITM1、FREM1、FGF17和ROR2 5个基因的表达。进一步通过文献数据验证,发现有26个miRNA 存在于hESCs向IPCs诱导分化的过程中。结论 靶向一过性表达DEGs的miRNA参与IPCs诱导分化进程,其miRNA-mRNA调控网络在诱导分化早期起重要作用。



  • 神经生物学
    戴迦勒 刘盈君 邵晓梅 方剑乔 方芳
    解剖学报. 2024, 55(6): 667-676. https://doi.org/10.16098/j.issn.0529-1356.2024.06.003
    目的  观察不同时间点神经痛小鼠海马CA3区外周单核细胞的浸润,阐述这一现象对小鼠神经痛及焦虑样行为的影响。 方法  采用健康雄性C57小鼠,将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SNI)模型组(SNI)、CCR2抑制剂RS102895处理组(SNI+RS102895)和小胶质细胞活化抑制剂米诺环素(MC)处理组(SNI+MC),共4组。其中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均进一步分为7 d 、14 d 和18 d 组,SNI+RS102895和SNI+ MC 组均在第18天时取材。手术诱发神经痛,采用机械缩足阈(PWTs)测定不同时点痛阈,所有小鼠处死前2 d进行高架十字迷宫(EPM)实验,处死前1 d进行旷场实验(OFT)观察焦虑样行为变化。免疫荧光法检测小鼠海马CA3脑区白细胞分化抗原45(CD45)的表达及与小胶质细胞标记物离子钙接头蛋白分子1(IBA-1)、跨膜蛋白119(TMEM119),星形胶质细胞标记物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神经元标记物神经元核抗原(NeuN)的共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14 d SNI小鼠全脑单核细胞的百分比。18 d 小鼠 SNI 后第5~16天分别灌胃给予MC 90 mg/(kg·d)、RS102895 5 mg/(kg·d)与生理盐水,观察阻断单核细胞浸润对小鼠神经痛、焦虑样行为及海马CA3区CD45及IBA-1的表达的影响。 结果  7 d和14 d组小鼠SNI 后1 d PWTs下降,持续到处死前(P<0.01)。假手术组CD45表达极少;与同时段假手术组比较,7 d SNI 小鼠CD45表达无增加(P>0.05),14 d SNI小鼠CD45表达显著上升(P<0.01),且只与IBA1和TMEM119有少量共表达,与GFAP、NeuN无共表达。14 d SNI小鼠全脑单核细胞百分比显著上升(P<0.01)。抑制小胶质细胞激活与抑制CCR2表达均能减少SNI小鼠CA3区CD45的表达(P<0.01),且能提高SNI小鼠机械痛阈(P<0.01)并缓解焦虑样行为(P<0.01)。 结论  SNI诱发神经痛14 d后小鼠海马CA3区有外周单核细胞的浸润,该现象可能参与了神经痛的维持及促进焦虑样行为的发生。 

  • 肿瘤生物学
    张明姝 王艺慧 张晴 叶丽平
    解剖学报. 2024, 55(5): 573-581. https://doi.org/10.16098/j.issn.0529-1356.2024.05.008
    目的   探讨非染色体结构维护凝集素Ⅰ复合物亚基G(NCAPG)调控卵巢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的机制。 方法   生物信息学GEPIA数据库分析NCAPG在卵巢癌组织中的差异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正常卵巢上皮细胞IOSE80、卵巢癌A2780和SKOV3细胞中NCAPG的蛋白表达。NCAPG siRNA沉默实验分为空白组、对照组、siNCAPG-1组和siNCAPG-2组。NCAPG过表达实验分为空白组、对照、NCAPG组、NCAPG+MK2206组和MK2206组。MTT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活性;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评估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的磷酸化Akt(p-Akt)、总Akt(t-Akt)、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波形蛋白(vimentin)、N-钙黏蛋白(N-cadherin)和E-钙黏蛋白(E-cadherin)的表达水平。 结果   NCAPG在卵巢癌组织和卵巢癌细胞中高表达。沉默NCAPG可明显抑制卵巢癌SKOV3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Akt、PCNA、MMP-9、vimentin和N-cadherin表达减少,E-cadherin表达增多。过表达NCAPG质粒可促进卵巢癌A2780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p-Akt、PCNA、MMP-9、vimentin和N-cadherin表达增多,E-cadherin表达降低。Akt抑制剂MK2206可明显抑制NCAPG的上述作用。 结论   NCAPG激活Akt信号通路,调控PCNA、MMP-9和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EMT)相关蛋白的表达,促进卵巢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 
  • 肿瘤学专栏
    臧杰 宋泽群 汤振宇 何方舟 丁朝伟 汪凌峰 汤小东
    解剖学报. 2025, 56(1): 30-36. https://doi.org/10.16098/j.issn.0529-1356.2025.01.004
    目的 针对现有方法骨肉瘤评估精度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高精度骨肉瘤化疗效果影像评估方法用于临床治疗。方法骨肉瘤发病率低,导致其影像数据规模小,且数据类别存在不平衡问题。本研究结合深度学习与临床医疗信息,结合了BoneGAN的骨肉瘤生成模块和尺度病变信息捕获模块,提出基于多尺度病变注意力网络的骨肉瘤化疗效果的深度学习评估网络OMLA-Net,通过预训练与泛化损失训练,实现了集成数据增广与聚焦病变信息的计算机辅助骨肿瘤评估。结果 本研究以40例骨肉瘤磁共振医学影像数据为基础,在生成的数据集上进行对比试验,OMLA-Net评估的准确率和F1分数等评估效果 方面优于SOTA方法Conv-LSTM-GAN,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续的K-fold交叉验证消融实验进一步证明了OMLA-Net提出的各个模块的有效性。结论 OMLA-Net能够有效地进行骨肉瘤化疗效果影像评估,为未来的临床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 肿瘤学专栏
    何俊铭 于淼 张宏权 战军
    解剖学报. 2025, 56(1): 50-57. https://doi.org/10.16098/j.issn.0529-1356.2025.01.007
    同源盒蛋白(HOX)基因编码了一组进化上高度保守的蛋白,且与胚胎的轴向发育密切相关,HOX基因的缺失或异常表达引起的体节发育异常已在果蝇及小鼠等动物中被观察到。而后续研究发现,HOX基因家族编码的蛋白质也参与肿瘤发生发展的调控。以往作者对HOX全家族进行了综述,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关注到该家族成员HOXB9的重要作用,并在该蛋白翻译后修饰的研究中取得了新的进展。我们以HOXB9为主线,对该分子参与的肿瘤相关信号通路以及该分子翻译后修饰对肿瘤进展的调节作用进行了总结,并对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做出展望。



  • 生物工程学
    孔维丽 杨钰 申福国 孙文才 郭浩 金松 肖文龙
    解剖学报. 2024, 55(5): 632-640. https://doi.org/10.16098/j.issn.0529-1356.2024.05.016
    目的   探讨新型掺钆羟基磷灰石(Gd-HA)复合支架的生物相容性,及其作为细胞培养材料和骨组织工程支架的可行性。 方法   化学合成Gd-HA复合支架并进行电子显微镜观察;实验分为3组:HA组、Gd-HA组和对照组;分离、培养和鉴定兔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SCs),在ADSCs体外培养体系加入Gd-HA复合支架浸提液,通过活死细胞染色法评估细胞存活率及细胞毒性,CCK-8法评估支架内细胞增殖能力,茜素红染色评估支架对细胞成骨分化;通过皮肤刺激试验、全身急性毒性试验和支架肌内埋植部位肌肉组织及肝肾脏病理学观察支架材料毒性反应。 结果   Gd-HA复合支架电子显微镜下呈不规则空隙结构;细胞形态观察显示,ADSCs贴壁生长,呈长梭形;流式细胞术检测CD29阳性率为96.94%,CD44阳性率为97.90%,CD45阳性率为0.10%,CD34阳性率为0.46%;活死细胞染色显示,共培养5d后Gd-HA组活细胞量明显优于羟基磷灰石(HA)组;CCK-8检测0~3d内细胞增殖无明显差异;3d后Gd-HA组明显优于HA组和对照组(P<0.05);Gd-HA组茜素红染色后钙结节沉积明显优于HA组和对照组,呈现更深的红色;浸提液接触皮肤后大体及皮肤组织HE染色观察均未见皮肤刺激现象;浸提液注入腹腔后各实验组一般状态良好,体质量稳步上升趋势(P>0.05);支架肌内埋植部位HE染色显示,Gd-HA组材料与肌肉组织的界面炎症反应明显高于对照组,随着植入时间延长炎性细胞浸润逐渐减轻,8周时材料周围组织形态接近正常肌肉组织,12周时肝肾HE染色观察未见病理性改变。 结论   Gd-HA复合支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有利于细胞的增殖及成骨分化,有望成为组织工程中干细胞移植的良好载体。
  • 肿瘤学专栏
    付海韬 刘幸 刘玉清
    解剖学报. 2025, 56(1): 66-73. https://doi.org/10.16098/j.issn.0529-1356.2025.01.009
    胶质母细胞瘤(GBM)是成人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恶性脑肿瘤,中位生存期不足15个月。GBM的肿瘤微环境(TME)包括细胞外基质和多种免疫细胞,包括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小胶质细胞及骨髓源性抑制细胞等。这些细胞与肿瘤细胞的相互作用在GBM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GBM微环境的异质性是许多治疗方法疗效不佳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了解GBM与其肿瘤微环境相互作用,有助于探索新的靶向治疗策略,有望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 神经生物学
    邵湘棋 王雪 王涛 袁勃 仇文颖 刘帆 马超
    解剖学报. 2025, 56(3): 253-259. https://doi.org/10.16098/j.issn.0529-1356.2025.03.001
    目的 通过肌酸抑制STAT1信号通路活化,探究肌酸治疗是否调控阿尔茨海默病(AD)中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1(SOCS1)相关的神经元铁死亡。   方法 使用人脑额叶组织石蜡切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对阳性结果计数,确定目的蛋白变化趋势。通过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ting实验进行验证。11只FAD4T小鼠分为肌酸组6只和对照组5只。通过小脑延髓池穿刺术进行肌酸注射, 抑制STAT1磷酸化,处死小鼠取材后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来检验目的蛋白的表达情况。  结果  与年龄对照组相比,AD患者脑皮层中STAT1信号通路的激活细胞因子干扰素γ(IFN-γ)和STAT1激活的负性调控因子SOCS1均显著上调,STAT1磷酸化增强,铁死亡标记物铁蛋白轻链(FTL)和胱氨酸/谷氨酸转运体 (xCT) (SLC7A11)明显增多;对FAD4T小鼠进行肌酸治疗后,脑内IFN-γ和SOCS1减少,铁死亡标志物FTL及xCT都明显降低。 结论 肌酸通过降低神经元STAT1-SOCS1信号活化,改善AD小鼠模型中神经元铁死亡。
  • 肿瘤学专栏
    杨贾 吴潇 薄金锁 陈奕凝 张宏权 魏潇凡
    解剖学报. 2025, 56(1): 58-65. https://doi.org/10.16098/j.issn.0529-1356.2025.01.008
    整合素是介导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细胞与细胞之间信号传导的重要跨膜受体,其表达或功能异常是目前公认的肿瘤发生发展的机制之一。蛋白质翻译后修饰作为一种重要的调控方式,能够改变蛋白质构象及理化性质,进而影响其活性、稳定性及功能。整合素发生如糖基化、甲基化等修饰后,相应的信号传导途径发生变化,影响细胞的黏附、迁移、分化等生命活动,参与多种生理病理过程。在肿瘤进展中,整合素的翻译后修饰高丰度存在,对不同肿瘤细胞的生长、转移、耐药等都发挥着关键的调控作用。我们将在文中对整合素的结构功能、翻译后修饰及其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进行阐述,为肿瘤的治疗提供更多可探究的靶点。


  • 组织学胚胎学发育生物学
    谢亚彬 王飞 王康扬 林师帅
    解剖学报. 2024, 55(5): 604-611. https://doi.org/10.16098/j.issn.0529-1356.2024.05.012
    目的   探讨活性氧簇(ROS)/p38 MAPK级联反应对大鼠肾结石(KS)形成的影响及机制。 方法   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正常喂养)、N-乙酰半胱氨酸(NAC)组(腹腔注射200 mg/kg NAC)、KS组(构建草酸钙KS模型)、KS+NAC组(构建草酸钙KS模型后腹腔注射200 mg/kg NAC)、KS+NAC+衣霉素(TM)组(构建草酸钙KS模型后腹腔注射200 mg/kg NAC与1 mg/kg TM),每组10只。给药结束4周后,测量大鼠24 h尿量与尿草酸(Ox),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肌酐(Cr)、尿素氮(BUN)、尿酸(UA)水平,HE染色和Von Kossa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学变化及晶体沉积情况,TUNEL染色检测肾组织细胞凋亡,试剂盒测定肾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与丙二醛(MDA)含量,二氢乙锭(DHE)荧光探针检测肾组织ROS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肾组织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B(LC3B)与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测定肾组织p-p38 MAPK/p38 MAPK与LC3Ⅱ/LC3Ⅰ、Beclin1、GRP78和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同源蛋白(CHOP)水平。 结果   与KS组比较,KS+NAC组Ox、血清BUN、Cr、UA水平降低(P<0.05),肾小管扩张程度减轻,草酸钙结晶减少,TUNEL阳性细胞率减少(P<0.05),SOD活性升高,MDA含量减少(P<0.05),ROS水平降低(P<0.05),LC3B与GRP78阳性染色水平降低(P<0.05),p-p38 MAPK/p38 MAPK、LC3Ⅱ/LC3Ⅰ、Beclin1、GRP78及CHOP蛋白相对表达量均下调(P<0.05);与KS+NAC组比较,KS+NAC+TM组Ox、血清BUN、Cr、UA水平升高(P<0.05),肾小管扩张明显、草酸钙结晶增多,TUNEL阳性细胞率增加(P<0.05),SOD活性降低而MDA含量增加(P<0.05),ROS水平升高(P<0.05),LC3B与GRP78阳性染色水平升高(P<0.05),同时,p-p38 MAPK/p38 MAPK、LC3Ⅱ/LC3Ⅰ、Beclin1、GRP78、CHOP蛋白相对表达量均上调(P<0.05)。 结论   ROS/p38 MAPK级联反应参与大鼠KS形成,其作用与其激活内质网应激介导的自噬途径有关。 
  • 解剖学
    王雪 陈震 吴娟利 王乃利 张迪 杜鹃 余亮 段婉茹 刘芃昊 张翰林 黄灿 朴月善 竺可青 包爱民 章京 沈逸 马超 仇文颖 钱晓菁
    解剖学报. 2024, 55(6): 734-745. https://doi.org/10.16098/j.issn.0529-1356.2024.06.012
    人脑组织库是根据标准操作方案收集、处理和保存死亡后捐献者大脑和相关组织以及临床信息,并提供组织样本和数据以促进神经科学研究的资源库。人脑组织库是神经科学研究和神经疾病诊断的基础,保证人脑组织库样本质量标准化十分重要。中国人脑组织库(简称脑库)协作联盟标准化操作方案(SOP)第1版发布于2017年,脑库联盟成员日益增多,为确保提供脑组织样本的质量标准一致性,脑库联盟专家对第1版SOP进行了修订,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神经科学研究需求。修订版SOP强调了伦理标准,增加了神经病理学评估脑区,并对脊髓取材和病理评估加以了说明。 
  • 组织学胚胎学发育生物学
    罗仁利 李三强 冯家阳 张凯杰 卢杉 吴俊菲
    解剖学报. 2024, 55(6): 753-760. https://doi.org/10.16098/j.issn.0529-1356.2024.06.014
    目的  构建小鼠酒精性肝纤维化(ALF)模型,探讨补充外源性甲状腺激素T3对小鼠肝脏氧化应激的影响。 方法  80只小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酒精性肝纤维化模型组、低浓度T3干预组(25μg/kg)、中浓度T3干预组(50μg/kg)、高浓度T3干预组(100μg/kg)及T3对照组(T3浓度为100μg/kg)。采用酒精液体饲料(TP4060A)喂养,联合31.5%乙醇溶液灌胃构建酒精性肝纤维化模型,从第6周起腹腔注射T3,干预持续3周。T3对照组及正常对照组采用对照液体饲料(TP4060C)喂养。通过天狼星红染色检测胶原纤维含量,免疫印迹法检测肝组织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Ⅰ型胶原蛋白(collagenⅠ)蛋白表达,以及血清转氨酶活性检测分析小鼠肝脏损伤及纤维化程度;采用ELISA法检测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谷胱甘肽(GSH)和丙二醛(MDA)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免疫印迹法检测肝脏自噬相关蛋白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Ⅱ(LC3-Ⅱ)和p62的表达水平。 结果  模型组小鼠肝脏结构与功能损伤严重,自噬被抑制,氧化应激反应较对照组明显增强;与模型组相比,T3干预组小鼠肝脏出现不同程度的功能和结构的恢复,自噬功能恢复,低、中浓度T3干预组肝脏中SOD活性和GSH含量升高,MDA含量明显减少;高浓度T3干预组则表现为SOD活性升高,MDA含量明显减少,GSH含量仍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与模型组无明显差异。 结论 适当补充T3能够通过恢复肝脏自噬功能抑制氧化应激反应,进而影响酒精性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 
  • 神经生物学
    王鹏翔 任雪琪 左涵珺 万程 石金沙 石浩龙 赵敏 李娟娟
    解剖学报. 2024, 55(6): 677-684. https://doi.org/10.16098/j.issn.0529-1356.2024.06.004
    目的  研究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后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表型和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AGE)的表达及天麻素(GAS)干预对其的影响。 方法 利用48只新生3 d 的SD大鼠构建HIBD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HIBD模型组(HIBD)及HIBD 后GAS(100 mg/kg)干预组(HIBD+GAS)。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HIBD后1 d、3 d组缺血侧大脑胼胝体区A1型星形胶质细胞标志物C3、A2型星形胶质细胞标志物S100A10、RAGE、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IGF-1) 的表达。体外复制TNC-1细胞氧糖剥夺模型(OGD),随机分为对照组(Ctrl)、氧糖剥夺组(OGD)、氧糖剥夺后GAS干预 (0.34mmol/L) 组 (OGD+GAS) 和单纯GAS组(GAS)。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各实验组RAGE、TNF-α、BDNF和IGF-1的蛋白表达。 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HIBD后1、3 d缺血侧胼胝体区C3、S100A10、RAGE、TNF-α和IGF-1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 <0.05);1 d组BDNF蛋白表达降低,而3 d组表达升高(P <0.05)。GAS干预后1 d、3 d 组C3 、RAGE和TNF-α表达较HIBD组降低(P <0.05),而BDNF和IGF-1蛋白表达进一步升高(P <0.05);GAS干预后3 d 组S100A10的表达较HIBD组升高(P <0.05)。且HIBD后1 d、3 d组C3、S100A10、RAGE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与Western blotting结果一致。此外,在OGD激活的星形胶质细胞中RAGE、TNF-α表达显著升高(P <0.05),GAS干预后两者表达显著降低(P <0.05),而BDNF、IGF-1表达显著升高(P <0.05)。结论  GAS可抑制HIBD后星形胶质细胞中RAGE信号的上调,抑制A1型星形胶质细胞和炎性因子的表达,促进A2型星形胶质细胞和营养因子的表达,发挥神经保护功能。